以下是关于危房排查检测的详细内容: ### 一、危房排查检测的重要性 危房的存在对居住者和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。随着房屋使用年限的增加、经历自然灾害、不合理改造或者周边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,房屋可能逐渐出现各种安全隐患,进而演变成危房。开展危房排查检测,能够及时、准确地找出这些存在安全风险的房屋,为后续的针对性处理措施(如加固、维修、拆除等)提供科学依据,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,同时也有助于合理规划城乡建设,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。 ### 二、危房排查检测的依据 #### (一)国家标准 1. **《危险房屋鉴定标准》(JGJ 125 - 2016)** - 这是危房排查检测为核心的依据标准,详细规定了危险房屋鉴定的程序、评定方法以及危险等级划分等关键内容。 - 标准从房屋的地基基础、上部承重结构、围护结构等多个方面入手,明确了不同构件出现何种损伤、变形等情况可判定为危险构件,以及怎样依据危险构件的数量、分布及其对整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程度,来确定房屋整体的危险性等级,具体划分为 A 级(无危险点)、B 级(有个别危险点)、C 级(局部危险)、D 级(整体危险),为排查检测人员提供了统一、规范且操作性强的评判准则。 2. **《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》(GB 50292 - 2015)** - 虽然侧重于民用建筑可靠性方面的鉴定,但对于危房排查检测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,因为危房本质上也是可靠性出现严重问题的民用建筑。 - 该标准围绕民用建筑的承载能力、适用性、耐久性三个主要维度进行综合评估,规定了严谨的鉴定程序、方法以及可靠性等级划分(分为Ⅰ级可靠,Ⅱ级基本可靠,Ⅲ级限制使用,Ⅳ级危险),通过对房屋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,可辅助判断房屋是否接近或已经成为危房,完善排查检测的分析维度。 3. **《建筑抗震鉴定标准》(GB 50023 - 2009)** - 考虑到地震因素对房屋安全性影响重大,特别是在地震多发地区,此标准为既有建筑抗震能力的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。 - 它按照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(如砌体结构、混凝土结构、钢结构等)以及所处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,规定了相应的抗震鉴定要求,包括对结构体系合理性、构件抗震构造措施以及抗震承载能力等方面的检查内容。抗震能力不足的房屋在地震发生时极易遭受严重破坏,所以在危房排查检测中,依据该标准可排查出这类存在抗震隐患的潜在危房。 #### (二)地方标准 各地会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特点(如山区、平原、沿海地区等不同的地质和气候条件)、建筑风格传统(如北方的窑洞、南方的木屋架建筑等不同构造形式)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,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地方标准。这些地方标准往往会在国家通用标准基础上,进一步细化对本地常见房屋结构类型、易出现安全隐患部位及情形等方面的检测要求和鉴定方法,使危房排查检测工作更贴合本地实际,提高排查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。例如,在沿海多台风地区,地方标准会着重强调房屋围护结构(屋面、外墙等)的抗风性能检测以及结构整体的抗风稳定性评估;在软土地基分布广泛的地区,会更关注房屋地基基础的沉降变形情况及相应处理措施等内容。 ### 三、危房排查检测的内容 #### (一)资料收集与审查 1. **房屋基本信息收集** - 了解房屋的建造年代、建造方式(是村民自建、集体统一建造还是由建筑单位承建等)、房屋用途(是居住用房、商业用房、工业厂房还是农业生产用房等)以及建筑面积、层数等基础信息。建造年代久远的房屋通常更容易出现结构老化等安全问题;不同用途的房屋承载的荷载类型和大小不同,这些基本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房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方向。 - 核实房屋的产权归属情况,明确责任主体,这对于后续一旦确定房屋为危房,开展相应的处理措施(如沟通协调、费用承担等事宜)是十分必要的。 2. **设计与施工资料收集(若有)** - 尽力收集房屋的原始设计图纸、施工图纸等资料,查看房屋的结构形式(比如是砌体结构、木结构、钢结构还是混合结构等)、构件尺寸(梁、柱、墙体等各构件的具体规格尺寸)、材料强度等级(像砖、木材、钢材、混凝土等材料对应的强度情况)以及连接节点构造(像木结构中的榫卯连接具体做法、钢结构的焊缝或螺栓连接设计等)。虽然部分老旧房屋可能缺乏完整正规的设计施工资料,但如有这些资料,就能更地分析房屋原始的结构合理性和安全性,为对比现状提供可靠参照。 - 查看是否有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记录,如材料采购记录(以此核实建筑材料质量是否合格,是否符合设计要求)、隐蔽工程记录(重点关注如砌体结构中拉结筋的设置情况、混凝土结构里钢筋的隐蔽工程情况等关键部位施工质量)等,这些记录有助于排查施工环节遗留的潜在安全隐患。 3. **使用历史资料收集** - 详细了解房屋在使用过程中是否经历过改造、扩建、加层等情况,以及是否遭遇过自然灾害(如地震、洪水、台风等)、火灾等影响结构安全的事件。改造扩建若未遵循合理的结构设计,极易引发安全问题;经历过自然灾害或火灾的房屋,即便当时未出现明显的坍塌等情况,也可能存在潜在的结构损伤,需要重点关注并进行详细检测。 #### (二)现场勘查 1. **房屋整体外观检查** - 从房屋的外部和内部不同角度进行全面观察,查看其整体形态是否存在明显的变形、倾斜或沉降现象。借助水准仪、全站仪等测量仪器,jingque检测房屋的垂直度、水平度以及不均匀沉降情况。例如,若发现房屋某一角明显下沉,可能预示着地基基础出现问题,会影响整个房屋结构的稳定性,这是判断房屋是否为危房的重要线索之一,需进一步深入检查。 - 检查房屋的围护结构(墙面、屋面、门窗等)是否完好,有无裂缝、脱落、渗漏等情况。围护结构的损坏虽不一定直接反映承重结构的安全状况,但可能暗示主体结构存在变形或损伤,比如墙面出现大面积裂缝,可能与不均匀沉降或结构受力过大有关,进而影响房屋整体的安全性能,所以也需将其纳入检查范围,并详细记录损坏程度、范围等信息,以便后续综合分析房屋安全性。 2. **地基基础检查** - 查看房屋周边的地面有无下陷、隆起、裂缝等现象,这些情况可能暗示地基存在不均匀沉降、土体滑移等问题,影响房屋的稳定性。例如,房屋周围地面出现环形裂缝且有向外扩展趋势,可能是地基出现较大范围的不均匀沉降所致,对房屋安全极为不利。 - 对于采用不同基础形式(如条形基础、独立基础、桩基础等)的房屋,要检查基础外露部分是否有破损、腐蚀、剥落等情况,基础是房屋结构安全的关键支撑,基础出现问题会直接威胁房屋整体安全,像条形基础出现严重的混凝土剥落、钢筋外露情况,就需要重点分析其对房屋承载能力的影响。 3. **上部承重结构检查** - **砌体结构(若房屋为砌体结构)**: - 检查墙体是否有裂缝,详细记录裂缝的位置、宽度、长度、走向等信息,砌体墙体裂缝可能是由于不均匀沉降、墙体受力不均、地震作用等多种原因引起的,不同类型的裂缝反映不同的受力情况和潜在危险,例如斜裂缝可能意味着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力,竖向裂缝可能与墙体的承载能力不足或基础沉降有关,需要根据裂缝情况进一步分析结构的安全性能,判断房屋是否存在危房迹象。 - 查看砌体的砌筑质量,包括砖的外观质量(是否有缺棱掉角、裂缝等)、砂浆饱满度(通过观察灰缝或采用工具检查)、组砌方式(是否符合规范要求,如上下错缝、内外搭砌等)等,砌筑质量差会降低墙体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,例如砂浆不饱满会使砖块之间的粘结力减弱,在受力时容易出现砖块松动、脱落,导致墙体破坏,进而影响房屋整体的安全性能,是判断房屋是否危房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。 - 检查墙体与墙体之间、墙体与楼板(或屋盖)之间的连接构造是否符合要求,例如墙体交接处是否设置了拉结筋,拉结筋的数量、长度和间距是否满足规范要求,楼板或屋盖与墙体的锚固是否牢固等,良好的连接构造能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,若连接构造不合理,在地震或其他水平力作用下,墙体容易发生分离、倒塌等危险情况,需重点关注其对房屋整体安全的影响。 - **木结构(若房屋为木结构)**: - 查看木构件(如梁、柱、椽等)是否有腐朽、虫蛀、开裂等损伤情况,腐朽和虫蛀会削弱木构件的承载能力,严重时可导致构件折断,影响房屋结构安全;木构件的开裂情况也要详细记录,分析其产生原因(如干燥收缩、受力过大等)以及对构件强度的影响程度,例如梁上出现较深且贯通的裂缝,会大大降低其抗弯能力,威胁房屋安全。 - 检查木结构的连接部位(如榫卯连接、钉连接等)是否牢固,连接松动会破坏结构的整体性,影响力的传递,在荷载作用下容易引发结构变形甚至倒塌,像榫卯连接出现拔榫现象,就是木结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表现之一,需要重点排查。 - **钢结构(若房屋为钢结构)**: - 检查钢梁、钢柱、支撑构件等表面是否有锈蚀现象,重点关注柱脚(与基础连接部位)、梁端与柱连接部位、构件的拼接部位以及容易积水的地方,记录锈蚀的位置、面积、程度(分为轻微、中度、严重锈蚀)等信息,锈蚀会削弱钢结构构件的截面面积,降低其强度和稳定性,例如严重锈蚀的钢梁可能在承受较小荷载时就发生断裂,危及房屋安全,是判断钢结构房屋是否危房的关键因素之一。 - 查看钢梁、钢柱等构件是否有弯曲、扭曲、局部凹陷等变形情况,可采用拉线法(在构件两端固定细钢丝,测量构件与钢丝的大间隙)或全站仪测量其挠度,并将测量结果与设计允许值进行比较,构件变形超出允许值可能表明结构受力异常或构件承载能力不足,例如钢梁的过大挠度可能导致屋面排水不畅、屋面板开裂等问题,同时也会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,进而影响房屋整体的安全性能,需要依据变形情况判断房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。 - 检查钢梁、钢柱等构件表面有无划痕、磨损、撞击痕迹等损伤情况,分析损伤产生的原因(如安装过程中的碰撞、吊车脱钩撞击、货物搬运刮擦等),评估这些损伤对构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影响,例如构件表面的深划痕可能成为应力集中点,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容易引发裂纹扩展,导致构件破坏,影响房屋整体的安全性能,也是判断钢结构房屋安全状况的重要方面。 - 检查钢结构的连接质量,查看焊缝质量(有无气孔、夹渣、裂纹、咬边等缺陷),必要时采用超声波探伤仪、射线探伤仪等设备进行内部探伤检测;检查螺栓连接情况,包括螺栓的规格、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螺栓头和螺母是否有损坏、变形,以及螺栓拧紧力矩是否符合规定,连接质量不佳会影响钢结构的整体性和受力传递,例如焊缝中的缺陷可能导致连接部位在受力时突然断裂,螺栓松动可能使结构在振动或风荷载作用下发生位移,从而引发结构失稳,影响房屋整体的安全性能,是判断钢结构房屋是否危房的关键环节之一。 4. **房屋使用情况调查** - 实地查看房屋的实际使用功能,核对与原设计是否相符,例如原设计为居住用房的房屋是否被改造成了仓库,改变了荷载分布情况,或者是否存在超载使用的情况(如在房间内堆放大量重物远超设计承载能力),这些不合理的使用会影响房屋的安全性能,增加房屋成为危房的可能性,需要重点关注并评估其影响程度。 - 观察房屋内人员活动情况,了解是否存在影响结构安全的行为,比如在屋内频繁进行产生较大振动的活动等,这些行为可能对房屋结构造成损害,影响房屋的安全性,若发现此类情况需及时提醒并在评估房屋安全状况时考虑进去。 #### (三)检测数据分析与危房评定 1. **危险构件判定** - 根据现场勘查获取的数据以及收集到的资料,依据《危险房屋鉴定标准》等相关标准,对房屋的各个构件(地基基础、墙体、梁、柱等)进行逐一分析,判断其是否属于危险构件。例如,对于砌体结构墙体,若出现多条宽度较大且延伸较长的斜裂缝,同时砌筑质量差、连接构造不合理,就可判定该墙体为危险构件;对于钢结构钢梁,若锈蚀严重且挠度超出设计允许值,同时连接部位存在较多缺陷,那么该钢梁也可判定为危险构件。 2. **房屋危险性等级评定** - 统计危险构件的数量、分布情况以及危险程度等,按照《危险房屋鉴定标准》中规定的评定方法,确定房屋整体的危险性等级。比如,若房屋仅有个别非关键构件存在轻微损伤,可评定为 B 级(有个别危险点);若房屋存在较多局部区域的关键构件出现严重损伤,影响局部结构安全,则可评定为 C 级(局部危险);若房屋的地基基础、上部承重结构等多个关键部位出现大量危险构件,严重威胁房屋整体安全,就应评定为 D 级(整体危险),即危房,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,如加固、拆除等,保障居民的居住安全。 危房排查检测是一项严谨且关乎民生的重要工作,需要人员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流程进行操作,确保排查检测结果准确可靠,为后续的危房管理和处理工作提供坚实的依据。